元宵節 (農曆一月十五日)

元宵節在中國已經有兩千多年的歷史,也稱「元夕節」。按照中國古代的習慣,「元」指月亮正圓,一年之中有所謂「三元」-- 正月十五稱為「上元」,七月十五稱為「中元」,十月十五稱為「下元」,故元宵節亦稱為「上元節」;「宵」即夜也,所以元宵亦有一年之中第一個月圓之夜的意思。


二十四節氣之「雨水」

 二月十九日是二十四節氣中的「雨水」。「雨水」,指冰雪溶化成水;雨水也是標誌著一年降雨的開始,藉助大地向上升騰的陽氣,花草樹木也都漸漸地抽出新的苗芽,有一種大地回春氣象。


二十四節氣──「立春」

今天是「立春」,二十四節氣中的第一個節氣。「立」是開始的意思,「春」是蠢動表示萬物開始有生氣,「立春」又象徵春天的開始,春為歲首。古時在立春前夕,天子還要率領文武大臣出城迎接春神呢! 「立春」一到,大地萬物開始復甦,春天即將降臨。


二十四節氣之 「冬至」

12/22是二十四個節氣中最重要的【冬至】,冬至是一年當中白晝最短,黑夜最長的一天,所謂「冬至一陽生」,就是指陰氣到冬至時盛極而衰,陽氣從此開始萌芽。農耕時期,一年辛苦到頭,便是期待秋收冬藏,穀物糧食積滿倉,人們在此時休養進補,恢復生息,準備過年,迎接新年的來臨。


從植物和能量的角度學製香 2024/1/20(六) 授課老師: 阿不

在這堂傳統的手工製香課上,阿不老師將分享完整的手工製香知識與實作,更特別的是,透過這課程,讓大家從「植物和能量」的角度來認識香,讓香成為個人生活中一位不可或缺的摯友。 這是一堂從植物和能量的角度探索香文化的手作課程,歡迎加入這個探索的旅程,透過植物連結,進而更認識生命之道和深層的自己。


二十四節氣之「大雪」

十二月七日前後日是冬季的第三個節氣,為二十四節氣中的「大雪」,其時視太陽到達黃經255度。「大雪」和小雪、雨水、穀雨等節氣一樣,都是直接反映降水的節氣。對大陸型氣候地區來說,此時已是天氣寒冷,大雪紛飛的景象。不過在台灣,除非在高山上,加上寒流來襲,才有機會看到雪花紛飛,一般平地看不到雪景。


二十四節氣之「小雪」

11月22日是「小雪」,此時太陽在黃道上運行至240度。小雪是二十四節氣中的第二十個節氣,冬季的第二個節氣。二十四節氣的制定是以中國黃河流域為主,「小雪」是反映天氣現象的節令。古籍《群芳譜》記載:「小雪氣寒而將雪矣,地寒未甚而雪未大也。」就是説,「小雪」時天氣寒冷,降水由雨變雪,但此時雪下得少,所以稱為小雪。


二十四節氣之「霜降」

「霜降」是秋天的最後一個節氣,也就是說,我們已經慢慢接近冬天了。「霜降」指的是太陽經過黃經210度,霜降時間點都出現在10月23-24日左右。入秋後暑氣漸退,夜晚和清晨水蒸汽遇冷凝結成露珠,如果空氣更冷就會結霜,所以叫做「霜降」,不過,在台灣平地出現結霜的機會並不多。


二十四節氣之「寒露」

每年的10月8日或9日,是一年的第十七個節氣﹣「寒露」,這是二十四節氣中最早出現「寒」字的節令,這段期間是進入寒冬前,最舒適的一段時間。露水先白而後寒,「白露」(第十五個節氣) 只是涼,「寒露」則逐漸進入深秋,開始有點冷的感覺了。


二十四節氣之「白露」

每年的9月7日或8日是二十四節氣中的「白露」,太陽到達黃經165度。在這個時節,天氣漸轉涼,在清晨時分會發現樹葉上有許多露珠,這是因夜晚水氣凝結在上面。古代人以四時配五行,秋季是屬五行中(金、木、水、火、土)的金,而這個季節的代表顏色是白色,所以便將秋天的露水叫做「白露」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