以國曆來說,每年我們迎接的第一個節氣,就是「小寒」,這也是冬天的倒數第二個節氣,今年的「小寒」是1月6日,俗話說「小寒大冷人馬安」,也就是說小寒理當天氣寒冷,順應時序,人民與家畜都會平安。據中央氣象局資料,下週一開始,強烈大陸冷氣團報到,北部低溫可能下探10度,迎來寒流。

 

1月初到1月中旬是梅花盛開綻放的時候,台灣全省各地知名賞梅景點包括: 陽明山後山公園、台北烏來遊樂區的環山路、南庄鄉東村的鬍鬚梅園、南投縣復興鄉的角板山行館、苗栗南庄鄉鬍鬚梅園、南投縣信義鄉風櫃斗、南投縣烏松崙、南投縣信義鄉木瓜坑、萬大水庫、台中東勢林場、武陵農場、嘉義阿里山、台三線的梅山鄉、台南楠西鄉的梅嶺、南橫公路(高雄的六龜寶來)、台東鹿野、台東東河鄉美蘭等等。目前各梅園初綻,大家有空多出門走走喔!

 

節氣養身:

小寒養生基本的原則應依循《黃帝內經》中的:「春夏養陽,秋冬養陰。」冬日萬物斂藏,養生就該順應自然界收藏之勢,收藏陰精,使精氣內聚,以潤五臟。在此節氣裡,患心臟病和高血壓病的人往往會病情加重,患「中風」者增多。中醫認為,人體內的血液,得溫則易於流動,得寒就容易停滯,所謂「血遇寒則凝」,說的就是這個道理。所以保暖工作一定要做好。

 

善於養生的人,在冬季更要堅持體育鍛煉,以取得養肝補腎,舒筋活絡,暢通氣脈、增強自身抵抗力之功效。比如瑜伽、太極拳、散步、慢跑、練拳舞劍等,都是適合冬季鍛煉的項目。冬季鍛煉還要注意保暖,以防感冒。

 

節氣食養:

小寒時節的到來,預示著將進入一年當中最冷的日子,因此要更加注意防寒保暖,在飲食上吃一些溫熱食物來抵擋寒氣的侵襲,日常食物中屬於熱性的食物主要有辣椒、肉桂、花椒等;屬於溫性的食物有糯米、韭菜、茴香、香菜、薺菜、芥菜、南瓜、蔥、桃子、桂圓、木瓜、櫻桃、石榴、烏梅、栗子、核桃仁、杏仁等。小寒時節不可滋補過都,也不可暴飲暴食,否則會讓你的胃受罪。冬季寒冷,胃寒的人比較的多,因此,應該適當選擇一些能夠暖胃的食物,像是小米,糯米、老薑、黑豆、紅棗等。因胃酸而引起胃部不適的人,要少吃點玉米麵、韭菜、豆類等,因為這些食物容易引起胃部的脹痛,同時也應減少酸性食物,如乳類,澱粉等,並控制食鹽的食用量。

 

小寒時節,提醒大家要充足睡眠,多喝溫水或熱茶,如果不想喝太多茶,又希望在開水中多一點滋味的話,在熱水中加入幾顆「寶茶」以台灣本土梅子在台製作的「古早梅肉」,溫暖中還有一絲微酸的清香味,真是享受啊...

 

寶茶丁酉年冬末